您好,欢迎来到北镇人社服务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地动态 > 克难奋进稳住最大的民生

站内搜索

  • 手机扫二维码资讯频道

    北镇人社服务网资讯频道

    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本地动态

    克难奋进稳住最大的民生

    作者:更新日期:2022-07-08 14:31:31来源: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44【我要打印】
    文章概况:

      就业二字重千钧。

      “六稳”“六保”的置顶项,宏观政策的优先导向,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2022年,新征程上的关键之年,稳就业被摆上突出位置,彰显出党中央对就业问题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也指向颇为沉重的现实——

      观就业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冲击,国际局势变化,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超出预期。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分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企业稳岗压力有所加大。

      看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为多年来最高;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增量增幅均创新高;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近千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找工作,还要保障退役军人、残疾人、退捕渔民等群体就业。

      一系列风险挑战上升,给就业带来困难和隐忧,也愈加凸显出稳就业、保就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措施,不断加大重点群体帮扶和就业服务力度,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爬坡过坎,迎来曙光。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下降的背后,是恢复向好的经济势头,是持续显效的稳就业政策,是万千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活力。稳就业,需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城镇调查失业率仍居高位的背后,是还未完全消除的疫情等不利影响,是依然存在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是前所未有的青年就业困难。稳就业,仍需攻坚克难、担当实干,持续加力巩固向好势头。

      纷杂万事,民生为大;悠悠民生,就业为首。就业寄托着人民群众端稳饭碗、安居乐业之愿景,牵动着经济社会和谐稳定、长远发展之根本。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好转,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抢抓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以“千方百计”解“千难万难”,就业形势必将逐步企稳、稳中加固,民生之本必会更有保障、更加稳固。

    (二)

      在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发展环境中稳定就业大局,需要准确把握时与势、敏锐洞察危与机、科学处理稳与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脉经济形势、定调发展大计,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传递出稳就业积极鲜明的信号,并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

      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的优先位置,凝心聚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是“稳”的坚实依托和必然要求。

      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则是“进”的明确方向和重要内容。

      萦绕在人民心中的千头万绪,亦是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国之大者”。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研判就业形势、作出重要指示,为稳就业把脉开方、加油鼓劲。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继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专门对稳就业提出明确要求,“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宜宾学院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看创新创业作品,问毕业生去向,访招聘会现场。“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考察就业情况、倾听企业需求,在会议上分析就业走向、作出重大部署,一句句暖心话语鼓舞人心,一次次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31次提及“就业”,这是稳就业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分量。

      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要求“大力拓宽就业渠道”“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把“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单独列为一项工作任务,强调“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将就业优先政策上升至宏观政策层面并持续强化,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意味着就业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体现了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这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必然,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直接体现。

      今年以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常驻主题。一系列重要部署助企纾困、稳岗扩岗,一揽子政策举措着力稳住就业大局——

      延续实施部分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

      5月7日,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各方面要压实责任,各地要创造性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胡春华副总理在会上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和下一阶段稳就业工作,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5月16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细化实化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举措,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及时给力的组合拳和连环招,有力有效的精准帮扶与精心服务,奏响了克难奋进稳就业的强音。上下齐心协力,各方汇聚合力,为稳住最大的民生拾柴添薪、增添砝码,稳定了预期、增强了信心、取得了实效。

      稳一方经济,创一方岗位,惠一方民生。经济发展、改革推进与民生改善、就业促进相得益彰,亿万人民在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中,收获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

      6月6日,北京簋街。

      冷清了36天,再次涌入人流。小龙虾店门口排起长队,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这一天正是芒种,代表播种和希望。

      这是一条有名的美食街。5月,本是小龙虾消费旺季。新一轮疫情来势汹汹,北京市下了堂食禁令。这条街上,100多家餐饮店铺一同按下营业暂停键。店门紧闭、街道冷清,不见了昔日的排队盛景、人声鼎沸。

      放眼全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冲击最为直接和严重。销路受限,生意惨淡,营业额腰斩,现金流趋紧……店铺的生存,老板的营生,员工的饭碗,一时间都成了问题。

      1.5亿多户市场主体,带动数亿城乡人员就业创业。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就业才能“绿水长流”。

      帮一把,再帮一把!

      先是对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3项社保费,继而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扩大缓缴范围;提高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由60%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拓宽一次性留工补助受益范围;新增激励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的扩岗政策……政策密集出台,持续加力加码。

      提高,扩大,拓宽,新增……一个个关键词,彰显了政策力度、强度和温度。条条“干货”,招招“硬核”,既“供氧”又“输血”,支持市场主体尽快走出低谷、恢复元气,稳岗留工、脱困发展。

      救急如救火。市场主体早一点享受政策、得到帮扶,挺过难关的底气就能增添一分,打翻身仗的能量就会增加一点。政策落地速度如何,影响着政策价值,关系着纾困效果。

      快一点,再快一点!

      各地用好信息平台、加快数据比对、精简审核发放,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特别是,稳岗返还资金“免申即享”直达企业,跑出了最快速度,把助企服务做到了极致。在市场主体眼中,服务升级提速也成为一种减负——减掉了繁琐流程,减轻了时间成本,减少了办事麻烦。

      社会保障具有经济减震器作用,是对冲下行压力的重要手段。人社部门注重发挥就业和社保的联动耦合效应,在围绕市场主体实施的宏观政策中找准发力点,把招数用在实处。

      纵观这套“降、缓、返、补”组合拳,政策上,应缓尽缓、应补尽补;服务上,能简则简、能快则快;效果上,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政策举措落地,真金白银入袋,如及时雨、雪中炭,似定心丸、强心剂,全力抢救一家家难以为继的企业,着力稳住一个个岌岌可危的岗位。

      北京,上海,长春,南昌……在店员打扫、消杀、备菜的忙碌中,在食客对美食的匆匆奔赴中,在扫码测温的提醒声里,在不绝于耳的煎炒烹炸声里,熟悉的热闹回来了!

      等待还是放弃,坚守还是裁员,曾经拷问一名名店主的内心。慢慢地,这份忧愁与迷茫,下了眉头,也下了心头。

      纾困之后是发展,稳岗之后是拓岗。既立足当下,用应急政策解燃眉之急;又放眼长远,以有效措施蓄发展后劲。从市场主体这个根上“精准滴灌”“浇水施肥”,牵住了稳住岗位的牛鼻子,抓住了增加就业的关键点。

      保住1.5亿多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纾困解难、加油助力、稳定预期,让市场主体轻装前行、活力迸发、元气满满,稳就业有了充分保障和坚实支撑。

    (四)

      多年以前,我们无法想象,今天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常态化场景——

      走进视频面试间,利用专业设备与主考官线上交流;点击鼠标、拿起手机,逛遍各地招聘会;登录直播间,听岗位介绍、沉浸式“探企”;扫二维码,上就业指导公开课;坐在电脑前,完成从笔试到签约全过程……

      疫情背景下,求职招聘和就业服务加速从“面对面”向“屏对屏”转变。这是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直观体现,也是化危为机、逆流而上的生动注脚。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留学回国人员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

      有专家认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程度甚至超过2020年。

      数据直观地标示出“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的真实分量,也将压力传导到一名名毕业生身上,汇聚成就业难的千姿百态。

      内外环境变化,带来持续加大的总量压力、更加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也呼唤着技能水平的提升、实践经验的丰富、就业观念的转变。

      高校毕业生是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无穷力量的青年群体,是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主力军。他们身上寄托着千家万户的期待,昭示着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

      施展才华需要广阔天地,建功立业有赖宝贵机会。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开启事业新航程,就要拿出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劲头。

      重中之重!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分量之重、影响之重,也是任务之重、责任之重。

      在这一部署之下,从“金三银四”求职招聘黄金期,到临近毕业的重要关口,全国人社系统全身心投入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刺跑。

      拓渠道——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实施“三支一扶”,把岗位拓向基层、拓向祖国需要的地方,把激情引向创业、引向灵活就业;

      进校园——把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送进校园,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前延伸、提质增效,实现精准帮扶就在身边;

      办活动——接连启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公共服务活动,线上线下、各地同步奉上特色鲜明的招聘盛宴;

      兜底线——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一对一援助,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就业服务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提能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扩大青年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拓展学徒培训、技能研修、新职业培训等多种模式,让毕业生技能加身、能力提升、就业不愁;

      搭桥梁——推出云端引才、直播带岗、码上就业,搭建就业服务云平台,让岗位触手可及,让服务突破时空,让选择丰富多样;

      树典型——发布一批“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锤炼,到一线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青春芳华。

      ……

      7月将至,毕业生即将告别校园,开启人生新阶段。

      发出《青春新赛道就业新航程——致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启动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人社部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助力毕业生扬帆起航。

      随着毕业季到来,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这需要系统上下再加一把劲、再添一把力,将政策落实落细、把服务做优做精,全力以赴“服务攻坚促就业,筑梦青春赢未来”。

    (五)

      3000万人以上,这是今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的目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亦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坚实依托。

      工资性收入是脱贫人口收入的大头。2021年,脱贫人口务工收入占比接近70%。稳住了岗位、实现了就业,防止返贫致贫就有了有力支撑和充足保障。

      截至5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133万人。

      怎么做到的?

      ——外出务工有门路。

      东西部劳务协作在深化,省内劳务协作在加强。对接内容,丰富拓展到人员输出、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产业援建等方方面面。实行清单化管理,脱贫人口底数、就业意向、培训需求,摸得一清二楚。中西部省份开发劳动密集型协作项目,省内大中型企业定向吸纳,把脱贫人口稳在企业、稳在岗位。

      一个个稳当的岗位,是不返贫的底气所在,是新奋斗的信心所在,是新生活的希望所在。

      ——就近就业有保障。

      支持特色产业项目枝繁叶茂、多点开花,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健康发展、壮大升级,帮持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强筋健骨、“落地生金”……政策向产业、项目、工厂、园区倾斜,为脱贫地区源源不断注入就业岗位的“源头活水”。

      有的脱贫人口年龄大、缺技能,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就业。各地开发公益性岗位,牢牢托住底,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

      纵览脱贫地区,从投身创业的脱贫户,到返回家乡的劳动力,从照顾家庭的妇女,到择业困难的弱劳力、半劳力,从无法离乡的残疾人,到有业难就的大龄人员,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

      ——安居之后能乐业。

      对易地搬迁群众来说,一步住进新房子,稳步鼓起钱袋子,才能快步过上好日子。

      “看到安置小区里就业创业服务站的门牌,我就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易地搬迁群众的话,是对公共就业服务的肯定和褒奖,寄托着对搬出来后稳得住、能致富的美好期待。

      人社部门聚焦易地搬迁安置区特别是大型安置区,实施就业帮扶。组织技能培训,精准推荐岗位,落实优惠政策……学不到技术的害怕荡然无存,工作不好找的顾虑烟消云散,生活没着落的担忧无影无踪,搬迁群众由担心到安心,帮扶人员也就放了心。

      于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民工而言,就业不仅要有量的稳中有增,也要有质的渐次提升。打造劳务品牌,就是促进农民工就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有效路径。

      各地在提技能含量、扩就业规模、增品牌信誉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打造高质量、高价值、高信誉的劳务品牌,推动农民工就业更加稳定、收入更高、权益更有保障。

      “盱眙龙虾厨师”“吕梁山护工”“蕲春艾灸师”……越来越多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浓厚行业特征和浓重技能特点的劳务品牌成功“出圈”,成为一块块金字招牌,叫响全国。

      这些劳务品牌或有历史传承、或有文化积淀、或有产业基础、或有时代印记,“内”与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契合,“外”跟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对接。它们化身“就业名片”,在促进就业创业和创造高品质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成为“质量认证”,经受了市场的反复检验、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铺就“发展之路”,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

      今年以来,稳定和促进农民工就业,还有很多暖心之举——

      “春风行动”如约而至,实现留岗有关怀、就业有帮扶、用工有支持。

      “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应时而来,做好出行服务、就业服务和权益维护。

      ……

      持续强化就业帮扶,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他们的饭碗就能端得越来越牢,日子就会过得越来越好。

    (六)

      时光似流水般淌过,价值在奋斗中彰显。

      走过上半年,举国上下与越来越狡猾的病毒顽强斗争,将进一步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牢牢顶住,把人民群众的饭碗稳稳托举。

      马不停蹄施政策,争分夺秒送服务,千方百计稳岗位……在这场稳就业的大考中,人社系统扛起担当,奋发有为,写下精彩一笔。

      你看——熬过抗疫艰难时期的小店主,正和员工群策群力、再谋前路;收到面试通知的毕业生,正重拾信心、踌躇满志;返工复工途中的农民工,正挺直腰板、斗志昂扬;立志技能报国的青年人才,正苦练本领、跃跃欲试……从写字楼到庄稼地,从生产车间到科研院所,从大街小巷到建筑工地,到处都有劳动者的身影和汗水,华夏大地呈现出一派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景象。

      时代的考卷,常出又常新;民生的考题,复杂而急迫。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铿锵有力的话语犹在耳畔。

      这份坚定,饱含着浓浓的民生情怀;这份底气,有强大的经济韧性做支撑;这份宣示,凝聚起团结带领亿万名劳动者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今年进度条已走过一半,当抢抓时机让各项就业指标回归目标区间。这是稳经济的必要,这是保民生的必须,这是顺时势的必然。

      展望下半年,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就业形势有望继续改善。好形势是拼出来的,好局面是干出来的,尤需再接再厉、连续作战,滚石上山、闯关夺隘。

      党的二十大将于下半年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就业稳是内在需要和重要前提。就业稳则人心安,人心安则社会稳,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稳住就业大盘,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支撑,是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

      越是风云变幻无常,越是艰难险阻在前,越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当此一年之中的关键节点,让我们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加力加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关键词:

    北镇人社服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镇人社服务网 http://www.bzsjyj.com

    编辑:bzjyjsck 【关闭窗口】